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整合营销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24-04-25

《整合营销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整合营销传播

课程英文名

Integr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双语授课

□

课程代码

27122080

课程学分

2

总学时数

32(含实践8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其他

课程形态

线上

□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闭卷  □开卷  □课程论文 □课程作品  □汇报展示  □报告  

□课堂表现  □阶段性测试  □平时作业  其他 (可多选)

开课学院

传媒学院

开课

(教研室)

网络新媒体

面向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

开课学期

4学期

课程负责人

刘晓媛

审核人

张建雄

先修课程

文案撰写与活动策划

后续课程

网络营销

选用教材

参考书目

1.程宇宁. 整合营销传播(2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

2.卫军英.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与实务(第5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1

3.[]·E·舒尔茨、海蒂·舒尔茨. 整合营销传播---创造企业价值的五大关键步骤(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课程资源

中国大学MOOC(慕课)

课程简介

《整合营销传播》是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居于理论和实务前沿地位。本课程是适应传播环境和市场营销环境的全面转型,以及网新专业自身学科体系与专业知识体系的需要,讲授整合营销传播基本理论和操作实务知识,为社会培养新营销传播时代的合格人才。


二、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通过理论学习 ,让学生能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及基本常识,包括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嬗变、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学科背景及其整合营销传播的五大构成要素

课程目标2

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整合营销的应用,包括识别和判断目标消费者与潜在消费者、规划品牌传播渠道、规划与创意品牌传播信息、评估企业投资回报率和整合营销传播活动效果评估。开展市场调研、收集处理商务信息、撰写商情报告,能够运用网络工具开展公关活动、进行公关策划如站点宣传策划、网络广告策划等,具备较强的理论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3

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工具开展市场调研和宣传策划,在团队协作的基础上,加强探究问题、与人沟通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和创新的能力。



2-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2

家国情怀

2.2 具有热爱家乡、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和信念。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5

基础技能

5.2掌握网络与新媒体的理论框架及相关知识点,形成专业思维。

课程目标1

5.3:了解网络与新媒体技术与行业发展动态。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6

核心技能

6.3 具备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播音、评论、策划运营、市场推广等环节的基本职业能力,具备高超的信息传播技能。

课程目标3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3-1 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课程模块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

课程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学时

1

 整合营销传播概念的兴起及其界定

1.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兴起

拓展阅读:中国广告网

课程目标1


重点:

  1. 营销与传播的关系

  2. 整合营销传播定义

难点:

1.整合营销传播概念的认识误区

讲授法: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背诵整合营销传播定义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举例说明营销与传播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整合营销传播概念的认识误区的辨别

2

2.整合营销传播概念的界定

课程目标1


2

营销传播理论的嬗变

1.营销观念的演变发展

线上学习:线上教学资源

课程目标1


重点:

1.广告观念的演变发展

难点:

1.结合案例讨论进行营销因素的分析

小组讨论:各小组可以自由选择天府可乐、东杏凉茶、天友、梦工厂、乐宝啤酒、小天鹅火锅登品牌的重庆市场销售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撰写市场调查报告。

4

2.广告传播理论的演变发展

课程目标1


3.案例研讨

课程目标2


3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学科背景

1.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成果

拓展阅读

课程目标1

重点:

1. 如何进行网络营销调研

难点:

1. 网络营销调研方法及其应用

讲授法: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营销与传播的最新理论,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在具体的品牌项目整合营销传播的策划方案当中

小组讨论:各小组在分别对天府可乐、东杏凉茶、天友、梦工厂、乐宝啤酒、小天鹅火锅等品牌在重庆市场销售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撰写市场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该品牌的定位策略。

4

2.传播学理论的研究成果

课程目标1


3.品牌理论的研究成果

课程目标1

4.公共关系理论的研究成果

课程目标2

5.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研究成果

课程目标2

6.视觉传播理论的研究成果

课程目标2


4

识别目标客户与潜在客户


1.市场细分与集中法


拓展阅读

课程目标2


重点:

  1. 传播过程的经典模式

  2. 大众传播的微观效果理论

  3. 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理论

难点:

1.格式塔理论

小组讨论:各小组根据所选定的品牌确定和分析目标消费者和潜在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等基本内容。

4

2.态度研究法与行为研究法

课程目标3


3.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

课程目标3


4.评估目标客户与潜在客户的价值

课程目标2


5

规划品牌传播渠道与信息

1.选择品牌信息传播渠道

案例研讨

课程目标1


重点:

  1. 品牌接触点的基本概念

  2. 提炼品牌传播的核心信息。

难点:

  1. 品牌广告的创意表现

  2. 广告创意的思考方法

课程实训:某“精品书店”提炼一个品牌传播核心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一条“精品书店”的传播主题

4

2.规划品牌信息传播内容

课程目标3


6

评估企业投资回报率

1.传统营销传播效果评估方法与IMC的效果评估原理

拓展阅读、案例研讨

课程目标2


重点:

  1. 消费者态度改变的线性理论

  2. 消费者态度改变的S曲线理论

难点:

  1. 边际分析法

  2. 增量收益评估法

小组讨论:针对本小组所选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投入,分析计算评估客户投资回报率。

4

2.IMC评估短期客户投资回报率

课程目标2


3.IMC评估长期客户投资回报率

课程目标2

7

整合营销传播战略制定及效果分析

1.整合营销传播战略制定

拓展阅读、案例研讨

课程目标3


重点:

1.整合营销传播基本审计

1.整合营销传播深层审计

课程实训:完成对所选品牌整合营销传播活动的效果评估,最终提交所选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策划作业。

6

2.整合营销传播效果评估。

课程目标3


8

媒介选择与组合策略

1.传播媒介概述

拓展阅读、案例研讨

课程目标1


重点:

  1. 广告媒介的评估方法

  2. 广告媒介量与质的综合评估

难点:

1.广告媒介的组合

小组讨论:完成对所选品牌的广告媒介的选择与组合策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根据前面的目标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品牌定位策略及品牌个性识别策略和广告诉求与创意表现策略,有针对性的提出广告媒介选择及其组合策略与投放策略,并说明理由

4

2.传统广告媒介评估

课程目标1


3.广告媒介策略

课程目标3


  1. 实验学习内容及要求

3-2 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教学目标(观测点、重难点)

学时数

项目类型

要求

每组人数

教学方法

课程目标

1

实验1:以丝芙兰、保时捷为例解读互联网时代的品牌社交媒体策略与社群运营

教师开发

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以及传播模型

2

综合性

必做

8

小组研讨

1/2

社交网络

虚拟社区,社交媒体营销和经济生活

2

实验2:整合营销传播全案撰写模拟

教师开发

建构品牌整合营销传播IMC模型

4

综合型

必做

8

小组研讨

2/3

实体小型案例介入分析

3

实验3:某“精品书店”提炼一个品牌传播核心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一条“精品书店”的传播主题

教师开发

构建目标消费者品牌接触点

2

综合型

必做

8

小组研讨

1/2/3

规划品牌传播信息及其提炼品牌核心信息

 四、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4-1 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所属

学习模块/项目

考核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

 目标 1

1整合营销传播的界定

模块1

20%

平时作业

课堂表现

2.广告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

模块2

3.用户的潜在分析和IMC效果苹果

模块5/6

 课程

 目标 2

1.品牌信息传播内容

模块3

35%

实践教学

小组讨论

课堂表现

2.社交媒体传播与及传播模型构建

模块5

3.广告媒介策略

模块7

 课程

 目标 3

1.评估目标客户与潜在客户的价值

模块4

45%

作品考核

小组讨论

2.品牌创意广告的撰写

模块5

3.整合营销传播策划制定。

模块8

4.整合营销传播效果评估

模块7


4-2 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矩阵关系

课程

目标

考核占比(此处需与上表基本一致)

期末考试成绩比例60%

实践教学20%

课堂表现10%

其他作业10%


课程目标1

10%

10%

50%

50%

20%=60%*10%+20%*10%+10%*50%+10%*50%

课程目标2

30%

60%

30%

30%

35%=60%*30%+20%*60%+10%*30%+10%*30%

课程目标3

60%

30%

20%

20%

45%=60%*60%+20%*30%+10%*20%+10%*20%

评分依据:进行优质原创新媒体作品产出,达到了课程目标1-3中的专业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拓展技能的要求,同时每次小组合作训练了沟通合作能力,原创内容的产出要求提升了学生自主创业创新能力,为终身学习的课程目标打下了坚实的能力基础。

(二)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评定

1)课堂表现(10%:按时上课,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时发言,能够有效与老师进行互动。

2)课程作业(30%:收集资料能力与研究设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

3)实践教学(60%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有效进行团队协作,对论题进行有效调研并进行深刻理解和阐述。

2.期末成绩评定

期末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网络营销基本概念、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的理解与运用等。方式为作品考核。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策划规范,运用具体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3.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三)评分标准

5 评分标准(非试卷考核项目)

考核项目

评分标准

优秀

(100>x90)

良好

(90> x80)

中等

(80> x70)

及格

(70> x60)

不及格

(x <60)

平时作业

1)按时上交作业(2)作业质量高,符合课程要求(3)小组配合度高,有创意、有特色

1)按时上交作业(2)作业质量较高,大致符合课程要求(3)小组配合度较高,有一定的创意和特色

1)按时上交作业(2)作业质量符合要求(3)小组配合度较高,能够有基本的创意和特色

1)按时上交作业(2)作业基本符合课程要求(3)小组基本能够配合完成

没有完成作业,并在一周内没有补交作业

课堂表现

1)学生每节课按时按质完成作业,长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2)善于思考,主动学习(3)积极帮助小组同学和其他同学解决问题

1)学生每节课按时完成作业,较为积极主动回答问题(2)较为善于思考,主动学习(3)能够帮助小组同学解决问题

1)学生每节课按时完成作业,偶尔主动回答问题(2)能够帮助小组同学解决问题

1)学生每节课基本按时完成作业,几乎不主动回答问题

1)学生每节课基本不完成作业,不主动回答问题,有旷课和迟到的行为

课程作品

1)整合营销策划案符合IMC特点,具备价值营销,策划书科学严谨,主题鲜明(2)流程设计规范,从目标用户、传播渠道、企业投资回报率、战略制定和传播策略等方面做阐释和说明。(3)传播做到有创新、有说服力(4)策划书排版符合信息传递和视觉习惯,符合品牌调性,有较强的信息力。(5)策划书书写符合流程规范,风格统一,语言流畅。

1)整合营销策划案较为符合IMC特点,具备一定的价值营销,策划书主题鲜明(2)流程设计较为规范,从目标用户、传播渠道、战略制定和传播策略等方面做阐释和说明。(3)传播做到有一定创新(4)策划书排版符合信息传递和视觉习惯,符合品牌调性(5)策划书书写符合流程规范,语言流畅。

1)整合营销策划案一般符合IMC特点,有一定的价值营销点,策划书主题较为鲜明(2)流程设计一般规范,从目标用户、传播渠道、传播策略等方面做阐释和说明。(3)传播做到有一定创新(4)策划书排版比较符合信息传递和视觉习惯,比较符合品牌调性。(5)策划书书写比较符合流程规范,语言流畅。

1)整合营销策划案刚刚符合IMC特点,策划书主题较为鲜明(2)流程设计一般规范,从目标用户、传播渠道、传播策略等方面做阐释。(3)传播做到有一定创新(4)策划书排版能够符合信息传递和视觉习惯,能够符合品牌调性。(5)策划书书写能够符合流程规范,语言较为流畅。

1)整合营销策划案不符合IMC特点,策划书主题不鲜明(2)流程设计不规范,不能从目标用户、传播渠道、传播策略等方面做阐释。(3)传播没有创新意识(4)策划书排版不能符合信息传递和视觉习惯,没有符合品牌调性(5)策划书书写不流程规范,语言不流畅。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大纲依据2023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传媒学院(部)网络与新媒体教学系(教研室)讨论制定,传媒学院(部)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自2023级开始执行。



2




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聚贤大道16号 院长办公室:023-72792007
邮箱:cjsfcmxy2014@163.com 书记办公室:023-72792008
 
校内链接